本帖最后由 同圓菩提 于 2020-12-13 01:41 编辑
你不对小猴发怒,因为你是人,它是猴,你比它的智慧高得多,因此你就可以包容它的错误,而你的师弟他们是人,你也是人,你的智慧跟他们是同一个档次,你就包容不了他们的错误,如果是佛呢?佛看见师弟们的错误,佛菩萨会发怒吗?佛菩萨当然不会,因为佛的智慧能够包容一切啊。
有一个人家里养了一只鹦鹉,很可爱。一位朋友到了女主人的家里,他问女主人:你家的鹦鹉是不是病了?怎么老在那里咳嗽,看起来很痛苦的样子?主人一听,十分紧张,等客人走了之后,带着鹦鹉去看兽医,检查了半天,鹦鹉一点毛病都没有,那么鹦鹉为什么要咳嗽呢?最后才发现,它并不是真正的在咳嗽,而是在学女主人抽烟很猛的时候,女主人的咳嗽声音。
学佛人应该知道,现在很多人当生活中出现矛盾或者问题的时候,他们总是先把目光盯在别人的身上,就像刚才那个鹦鹉的女主人一样,她以为咳嗽是鹦鹉的问题,没想到是她自身的问题,一般人都是指责对方的错误或者过失,也许真正的原因就是在自己身上,只是我们从来都以为自己不会做错事情,所以,我们根本就不会觉察到自己的毛病,更不会自己去改正它。中华传统文化中讲到,己不正,焉能正人?所以修心必须要自修,然后才能度人,家长在家中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如果爸爸妈妈像菩萨,孩子一定是个小菩萨,所以,你要像菩萨,你才能让别人跟着你修。台长奉劝所有出去度别人的人,都要懂得一个道理,我们要度别人,自己首先要像个菩萨,在家里要想让先生跟你学,你先要像个菩萨,先生才会感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你们都喜欢听台长讲人生的一些哲学,台长告诉大家,学佛人的一生必须要有智慧的明灯,这盏明灯照耀着智慧,那么智慧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一个人的佛性,那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就是靠着佛性。台长告诉大家,人的一生有三盏明灯照耀着人生的光明之路,第一盏在心中的明灯是什么?叫愿存高远,人的一生当中,如果你拼命地求上,你可能会居中;如果你只要求到当中就可以了,你有可能居下;如果你求下,你则一定不入流。就像我们小时候读书一样,我要考一百二十分,然后你可能会考一百分一样,所以,人生起步的时候,我们的愿力必须要大,必须要高,必须要远,我们要学雄鹰展翅高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你生命的潜能、佛陀的智慧,步步为营,逐步走向光明。(掌声)
人生的第二盏明灯,就是把握当下。当下对我们来讲是最重要的,昨日如流水,一去不回头,对过去空流眼泪徒悲伤,都无济于事,反而会消沉,让你的心态变得更加恶劣,浪费了精力;遥不可及的未来虚空飘渺、不切实际,正确的方法就是要活在当下,关注今天,把握当下,这样你才能修行有为,不枉此生,希望大家每天的修行和修心都是你把握的当下,未来靠的是你的今天,今天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今天就开始做菩萨,未来一定会成菩萨。
人生的第三盏明灯就是永不气馁,我们在人间会碰到很多的烦恼和业障,人的一生当中有很多无法预料的很多的苦难,犹如层层乌云铺天盖地而来,有时候我们看不到阳光,如果我们修行人看不到佛陀的存在,看不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我们会失去方向。表面看来,这些乌云十分强大,但一切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的心已经萎靡不振,这正是许多人失败的根源,一个人的一生当中,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无论你遇到何种人和事,只要你永不气馁,你就一定有成功的那一天。对学佛的人来说,精进的每一天就是你成佛的每一天。(掌声)
从前有一个和尚,他对自己的头脑、学问、智慧非常的自信,他人很聪明,当然他愿意跟聪明人打交道,那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他的知识渊博,但是当他遇到那些学识浅薄、思维混乱、说话纠缠不清的师兄师弟时,他就很不耐烦,有时候还会大发脾气,说他们怎么还不明白啊,脑子怎么跟猪一样。老法师为此批评他很多次,他嘴巴上认错,可是一遇到类似的情况,他就忍不住要发脾气,有一天他上山打柴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
有一天,他打柴特别的多,心情也特别的好,回去的路上,他累了,他就在小溪边喝点水,洗把脸,这个时候一只小猴子过来了,这只猴子经常到这里来玩,久而久之,跟这位和尚成了非常好的朋友,但这位和尚想洗把汗水,但他的毛巾还挂在柴但很远的地方,他很累,就指着柴但说:小猴,帮我拿过来。小猴子很开心,快速跳过去从柴但上拿来一根柴火,跑过来给他。这个和尚觉得非常有趣,他又让小猴子去拿毛巾,手比划这方方的,嘴巴里说:毛巾,毛巾,小猴子又窜过去拿来一根木柴给他。和尚笑得更开心了,这次他拿块石头丢到柴但上去,告诉小猴子说:我要你拿的就是这块石头,接下来呢,小猴子又跑过去,拿回来的还是木柴,而且是非常得意的样子,好像在说,你看,我多能干啊,都帮你拿了三次过来了。看着这只小猴一副得意的样子,这个和尚笑得前仰后合的,回来之后和尚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方丈。
方丈问他:你跟师弟们讲道理,他们听不明白,你为什么会发脾气?但是小猴子听不明白,你还要觉得很开心呢?怎么不发脾气啊?这个和尚说:方丈,小猴子听不懂,很正常啊,因为它是猴子,可师弟他们是人啊,他们不应该听不懂我说的道理啊。方丈说:应该?什么叫应该啊?首先每个人天生的悟性不同,悟性好的人他们有这个优点,悟性差的人,你也不能说这是他们的过错,就算是悟性相同,后天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人也是不同的。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人并不是他们的功劳,出生在种田打铁人家的人也不是他们的过错啊。就算是环境一样,你遇到的师父也不一样啊,遇到一灯和尚,那也并不是你的功劳啊,遇到酒肉和尚,也未必是你的过错啊,人与人有这么多的差异,你凭什么说谁应该能,谁不能啊?这个方丈讲话很厉害的,和尚听到这里,低着头不说话了。
方丈接着说:更何况天道无常,人世无常,今天他比你差,你可以看不起他,如果他明天比你强了呢?那个时候他再来看不起你,你的心里又作如何感受呢?小和尚忏愧地说:师父,我知道自己错了。方丈摇头说:不,不,其实你最大的错并不在于此啊。和尚睁大眼睛说:方丈,那我到底错在哪里啊?方丈说:错在你没有学着用佛的眼睛去看,用佛的心去想别人。和尚突然觉得似乎领会到一些什么东西,连忙磕头说:请师父慈悲教我。方丈微笑着说:你仔细想一想,同样是不理解你的意思,为什么你对师弟就这么发怒?而对小猴子,你却开怀大笑?他们其实是相同的,而变化的只不过是你自己的心啊。所以,问题并不是出在他们的身上,而是出在你的身上,你不对小猴发怒,因为你是人,它是猴,你比它的智慧高得多,因此你就可以包容它的错误,而你的师弟他们是人,你也是人,你的智慧跟他们是同一个档次,你就包容不了他们的错误,如果是佛呢?佛看见师弟们的错误,佛菩萨会发怒吗?佛菩萨当然不会,因为佛的智慧能够包容一切啊。(掌声)方丈继续说:你最大的错误在于你没有试着用佛的心和佛的眼光去观察世人,用佛的慈悲去怜悯众生,用佛的智慧去包容他人。你们都听过台长在广播里做节目,有的人很有智慧、很开悟,台长跟他讲得很深、很开心,有的人什么都不懂,台长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台长是苦口婆心啊,要学佛,要用慈悲的心换来人间的真爱。(掌声)
学佛人之所以与别人争吵,那是因为他还没有开悟,因为他还是一个凡人。如果他不是学佛人,你跟他斤斤计较,说明你也不是学佛人。有智慧的人在于你懂人生,你有悟性,而别人不懂,所以你要更耐心、更包容,犹如大人教小孩,他一般不会发怒,因为他知道小孩子不懂,所以,他也不会看不起小孩子,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有境界的学佛人, 你一定会有修养和耐心,度人也是需要有耐心,希望所有的学佛人拥有菩萨的心肠,要有耐心,要有宽容心,要有包容心。(掌声)
——马来西亚·吉隆坡151214
法会开示精选 >> 更多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