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同圓菩提 于 2021-5-16 01:17 编辑
有痛苦的时候要忍耐,承受痛苦就是提高自己的自性力和忍耐力。苦的人容易产生愿力,所以苦修才能有愿力。想在人间拥有幸福,就必须让别人幸福,懂得爱别人,才懂得爱自己。
那些凡事与别人斤斤计较、遇事必争的人,自以为很聪明,其实是小聪明干大蠢事。我们不在意,有时候无为而为,大智若愚,其乐无穷,所以,我们有时候做人不要跟别人争,别人反而会觉得自己会不会做错。比方说,别人骂你一句,你笑一笑:“对不起!”你走了,对方反而会想一想:“我刚才骂他,失言了。”夫妻都是这样的,如果先生骂你,你不但不回嘴,还跟他说:“是啊,我做错了。”你看他还会骂你吗?他已经不好意思骂了。如果你骂他一句,他骂你一句,越骂越凶,所以一方要冷静。
其实不在意的人是超越了自我的人,因为他没有感觉有人在骂他,他没有自我了。师父经常在开示的时候讲很多的事情,为什么很多人说:“师父,你是不是在讲我啊?”还有人说:“师父,感恩您啊,我知道你今天在讲我,我接受你的意见。”其实师父讲谁了?师父讲的是大家的通病啊,人就是对号入座。所以,我们人要超越自我,不要被琐事牵绊和缠绕,身心才会获得解放,你才会有一片自由的天地。(掌声)
有时候缘分就是缘分,要记住,缘分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讲的,世界是公正的,只有将痛苦消去,你才会拥有幸福。其实痛苦和幸福往往是双胞胎,有苦的人以后一定有幸福,有幸福的人,以后一定会有痛苦。所以,有痛苦的时候要忍耐,承受痛苦就是提高自己的自性力和忍耐力。苦的人容易产生愿力,所以苦修才能有愿力。想在人间拥有幸福,就必须让别人幸福,懂得爱别人,才懂得爱自己。(掌声)
大家都知道人生有“八苦”,但是人生有“三苦”,你们知道吗?师父简单介绍一下这“三苦”。第一苦叫“苦苦”,苦得不得了,苦了还要苦,是指正在受痛苦时的苦恼,就是说,已经受痛苦之后,还为这些痛苦在苦恼,叫“苦苦”。比方说,突然之间跟老公离婚了,很苦的时候,心中越想越苦,实际上就是“苦苦”,就是为了这个“苦”,增加了你更多的苦。
第二个叫“坏苦”,就是享受快乐结束之后的苦恼,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苦。比方说,你们跟师父在一起很快乐,对不对?每一次在飞机场送师父的时候,很多人开始看见师父很激动,等到师父走掉后,很多人苦了,不舍得师父。就像我们今天晚上在一起听开示很开心,等到开示结束了,又孤独了,很多人又苦了。就像过年一样,年三十吃团圆饭,大家都很开心,等到年过完了,就苦了。
第三苦叫“行苦”,就是不苦不乐时,我没有什么苦、也没有什么快乐的时候,这个时候被无常的变化自然地支配的苦,我就像现在没有什么快乐,也没有什么苦,天天过日子,但是一会儿人心变了,一会儿人变得越来越老了,你就算天天没有什么苦,你的头发掉了,过一会儿你的牙齿掉了,过一会儿人老了腿走不动了,这些自然变化的一些无常的苦,包括生老病死,由此“三苦”引申出来的“八苦”,所以这三苦是根的苦。(掌声)
我们做人要懂得能够忍耐,不能莽撞,你们去看看在人间,很多失败的人就是不能够忍耐,大的是事业失败,小的是家庭不能忍耐,家里就破败了、就离婚了。很多人没有离婚,并不是他们不吵不闹,是因为学会了忍耐,等待机会才破镜重圆啊。(掌声)要记住,忍与不忍,其关系成败很大,对于学佛人来说,忍耐不是懦夫的表现,而是勇者的象征。学佛人只要凡事忍耐,不逞一时之气,就能修成忍辱,所以佛法讲忍辱精进,你不能忍耐的人,你怎么能够精进啊?你看看我们学佛人是不是要忍耐,因为你今天学观世音菩萨了,你就不能骂人了,不能生气了,这也是忍耐。今日社会需要人人有度量去忍耐对方、接纳对方,要记住,修养是怎么来的?是从忍耐当中来的。忍耐的人不仅能够和谐人际关系,更不会做错事情。有本事的人不争不斗,用智慧来解决烦恼。大家想一想,忍耐的人才能做宰相啊,有一句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掌声)
——美国·纽约开示160917
法会开示精选 >> 更多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