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菩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56|回复: 0

5、反观自观 契合佛体《第二册》

[复制链接]

1451

主题

1468

帖子

13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331
发表于 2020-1-4 19: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灵菩提 于 2020-1-4 19:15 编辑

5、反观自观 契合佛体



【音频:反观自观 契合佛体】



听众朋友们,大家知道,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谢绝世 缘。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对人间所有的追求,非常客气地 谢绝掉。当一个人想追求世界上所有事情的时候,我们要 用心把它拒绝掉。比如说,你天天想发财,那么你去买 “六合彩”,实际上,你要把这个心谢绝掉。谢绝掉是什 么意思呢?就是说,要杜绝自己的贪心。


我们对世界上很 多的事情,我们不要去贪,如果贪的话,我们就会堕落, 我们就会迷茫,我们就会恐惧,我们就会生出一些不好的 意念。因为当一个人在世界上有很多事情达不到的时候, 他就会做出一些出乎人之常情的事情。当你去追求一样东 西而又追求不到的时候,你可能就会产生一些不是正常人 所能想出来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随随便便谈恋 爱,到了最后呢,产生一些感情上的纠葛,再做出一些不 理智的事情,然后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不便。我们学佛也是 这样,我们首先要控制好自己。


因为要学佛,我们首先要 控制好自己的生活习惯,控制好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性,然 后要懂得克制自己,要懂得谦卑,要懂得怎么样来做好一 个人。有了这些之后呢,你对世界上很多的欲望,不去追 求,吃东西,我也不追求,做任何事情,我都不追求,这 样的话,你慢慢地就会越来越不贪,生活过得平安幸福。


今天台长继续给大家讲,我们学佛,首先要感恩菩萨 的慈悲。你们越是感恩菩萨的慈悲,你们会越觉得菩萨可 爱。我们做人也是这样,如果你越觉得这个人很慈悲,你 自己也觉得我很慈悲,你看到所有的事情都会觉得很亲切 了,因为菩萨是最慈悲的。当你心中有恨的时候,你只要 想起慈悲,想想这个人也蛮可怜的,你就会觉得很亲切。 所以,当你经常念观世音菩萨的时候,你妄想的念头都会 消除。妄想是什么?妄想就是不应该你想的,不应该你得 的事情,你偏要去想,你就会得到一些不好的念头,这就 是妄念。台长跟大家说,我们学佛修心,做的是什么?学 的是什么?行的是什么?我们就是要学菩萨真正的慈悲, 修的就是佛心,行的就是佛道,学的就是佛理。


我们要懂 得,在人间怎么样来真正地学佛。嘴上讲一套,那是没有 用的。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把妄念打消。犹如我们在 生活当中,夏天了,特别热的时候,你就该去冲个凉,那 个时候,你会感觉到透体清凉。因为你的心,从里面到外 面,发出来都是慈悲清凉的,所以,你就不会有瞋恨心。 因为你心中有慈,所以,你看见谁都觉得很亲切,看见谁 都很喜欢,这个就叫“法悦”。


大家知道,经常心中有佛,经常胸怀佛的人,他有如 甘露灌顶。我们说,甘露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灌顶 就是从你的头到脚全部地洒下。所以,学佛要真正地理解 佛,念佛要念菩萨真正的心。很多人念佛叫有口无心,我 们念经念佛,从心到外表,都要以菩提心为是。我们要能 够念佛、学佛、念经,一定要发愿,一定要修行。因为你 单单念经,你又没有行为,你这个学佛是不真切的。也就 是说,你嘴巴上说一套,而没有落实到你的行为上,你所 做的一切,是不那么真切的。我们的业障非常深重,因为 我们人从累世积累的那些孽障到了今世,非常的重。我们 的心灵为什么会受伤?我们的业障太重了。我们的身体为 什么会生病?也是因为我们的业障太深了。我们怎么样来 克除自己心中那些不好的东西?那就是靠着菩萨,靠着观 世音菩萨,靠着我们自己好好地念经,要修心啊!我们的 心,念经的时候要达到一心不乱。我们很多人就是心太 乱,就是坐在那里念经,心也停不下来,意境也停不下 来,满脑子意境乱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修好心的原 理。


很多人天天在打坐,又有很多人天天在念经,他为什 么念不好呢?因为他的心不纯,他在念经的时候,想的都 是人间的一些杂事。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只有平时 一心不乱,那么你念经的时候,当你求菩萨才会灵验。因 为你的心太乱了,所以,就该你在念经的时候,本来一部 好好的经,也会被你念得乱七八糟。前面念到后面,当中 拖泥带水的,有时候少字、漏字、缺字,这样的经文,你 怎么样能够念得好呢?犹如读书一样,一个孩子在读书的 时候,如果心里一乱,他的学业一定不能上进。我们只有 明白这些道理,我们才能够克服它;当你不能明白,你就 不能克服它。犹如我们知道自己的胃不好,我们吃东西, 就不能吃得太凉,我们吃东西就不能吃得太快一样;犹如 我们知道自己的腿脚不利索,我们老人家就不会走得很 快、不会奔跑一样。只有了解自己的病,我们才能克制自 己的病,才能解决它的问题。如果你连自己身上的毛病都 不知道,你怎么能够好好地克制和改正呢?


很多人发愿、修行,但是情不真切,就是对菩萨还不 是完全理解,对自己的毛病也不是想真正地改。只不过 想,我今天能不能求菩萨保佑我,让我人间的事情能够平 平安安?而不知道,我们在人世间的业障太深重了。我们 怎么样能够看到自己的根性呢?你要看到你自己的良心 啊。现在很多人良心都没有,更何谈救度众生呢?整天想 着自己,不为人家想,这个人能修好心吗?大家想一想, 我们要懂得冷暖自知啊。就像一个人喝水一样,冷暖要自 己知道,你要知道自己到底是要修到什么程度,你才能做 那方面的事情。很多人不知道,以为自己做得很好,以为 自己能量很大,但是呢,他在真正帮助人家的时候,他用 狭隘的、自私自利的心去救度众生,最后,他没有功德, 反而还会给他带来很多的业障。


台长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位老人家,他去救度一些小 女孩,在给小女孩说法的时候,他就动了一些不是太好的 心念,当然,也没有动很多很不好的心念。但是,在同样 的弘法度众当中,因为他的这些心念,使他产生了很多的 心病。等他看不到这个小女孩来的时候,他就会念经念不 好,拜佛拜不稳,学佛学不顺,这就是他已经被他的六根 所缠住了。所以我们经常说,六根清净。一个人如果根器 不净,他念佛也念不好,念经也念不好。所以,我们学佛 的人,要照顾到自己的心源啊。什么是“心源”?就是你 心里的源泉啊。我们的良心就是我们的源泉啊。我们的良 心、本性,如果不能契合佛体,就是说,你不能够照顾到 菩萨的心,你的心不能和佛心二者合一,那你是念不好 心、念不好经的。


所以,我们要反念、自念。也就是说,当我们念经的 时候,我们要翻来覆去地念,我们要自己自心地来念。我 们要自己用心地念,我们就算念得不好,我们反过来,倒 过去,再念。我们又要反观自观,也就是说,我们看问 题,正面看看,反过来看看,同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用 什么眼光来看,这叫反观自观。要自己来看一看,要反过 去,再来看一看这个问题。要观外无念。也就是说,我就 算看见生活中有很多的挫折,有各种各样的麻烦和烦恼, 我要看了之后,没有念头。所以,自己要全念即观啊。就 是说,我所有的念头,就像我所看到的一样,我没有看到 什么,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烦恼,我都视而不见、听而不 闻,这样的话,你的心才会平静。反之因为你看不起人, 你的心就会起烦恼;因为你觉得这个人修不好,你就会有 烦恼;因为你觉得这个人很麻烦,所以,你的心也会跟着 他一起麻烦起来。


说人者,就是是非者。所以,我们不要去说人家不 好。我们学佛的人,不要去谈论人世间的“杂念”。“杂 念”是什么呢?就是不是正的东西,称之为“杂念”。如 果你正念现前,你就没有杂念。所以,我们做人,一定要 懂得,要“全观无念,观外无念,念外无观,全念即观” 啊。大家要好好地理解这些话。台长用白话再给大家讲一 讲,就是说,念头来了,如果你在人间有一个坏念头,或 者一个好念头来了,你就要把它当成没有念头。如果所有 的念头全部来了,你就把它作为一种看到的事情。“即 观”是什么意思呢?“全念即观”就是,你全部的念头, 就像看到的一样,一扫而过,而不能留存在你的意念当 中。当你的念头想过之后,你就没有看到任何事情,所以 叫“念外无观”。“全观即念”,就是所有你看到的东 西,实际上就是你的念头已经在了;但是你把这些念头全 部去除了,那么你就是“观外无念”了。当你看到了外面 所有的一切,你什么念头都没有了,那你就是空了。


听众朋友们,大家知道,我们做人,实际上是很难 的。我们本身自己做人已经很难了,因为我们总以为自己 是对的,我们总以为自己身上的毛病不是毛病,而是正常 的。我们过去做人做得很差劲,我们自私自利,我们就想 到自己,不想到人家。而今天,我们学佛做人了,我们也 只不过做一个一般的人。很多人以为,学佛当中,五戒是 和尚、尼姑的事情,难道我们做人就可以杀生、邪淫、妄 语、偷盗,还有喝酒吗?很多人,喝了酒,做错了很多事 情,等到酒后被抓起来的时候,他还在后悔,这就是他自 己在学佛当中,他不知道要有戒律。而我们真正学佛的 人,一定要懂得,我们无论如何要有戒律。一个人的戒律 很重要,一个能够守戒的人,就是说能够不说人家不好, 不做坏事情,不去动坏念头的学佛人,这些都是属于守 戒。很多人以为自己要点名气、要点名声,是很正常的。 实际上,学佛的人连这个都不要。要它干嘛?名利如风随 影啊,就像一阵风一样,你的名声再大,你又怎么样呢? 你今天做市长了,你又得到了什么呢?你今天做总理了, 你又怎么样呢?


大家想想,我们去参观澳大利亚国会的时候,在博物 馆当中,会把历届的总理照片放出来,而后代有几个人能 知道过去有多少总理呢?我们说,人要留给后人的是德, 而不是名。就算留一个名,也要留一个好名声。大家要明 白,我们学做人,为人父母,我们必须给孩子留德啊,而 不能给孩子留名啊。我们留财,还不如留德给孩子。学佛 人连高傲心都要去掉。大家要记住,今天我学佛了,我在 念经修行了,我在人间做任何事情,我就好好地做,我没 有必要去沽名钓誉。因为当你成为名人之后,实际上,你 就有分别心了。你要把所有下面的需要救度的众生都看成 名人,他们都具有佛性,他们才是真正需要救度的。而我 们学佛人,如果把名利放在前面,你同样地去救度众生, 你就会先照顾那些有名有利的人,而不去考虑到劳苦大 众。所以,学佛人,首先就要学会放下自己的分别心,我 有何德何能?我们都是观世音菩萨的佛子,我们就是要好 好地学习,我们就是要能够学佛从没有到有,那就是我们 要学的佛性。我们要从有到没有,就是把我们的坏习性从 有到没有地改掉,那你才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佛者。





上一篇:4、融“儒释道”为一体

下一篇:6、追根寻源 脱离根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心灵菩提

GMT+8, 2025-7-10 12:17 , Processed in 0.12398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