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菩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62|回复: 0

19、让人间有更多阳光-《第二册》

[复制链接]

1451

主题

1468

帖子

13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314
发表于 2020-1-4 22: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灵菩提 于 2020-1-4 22:18 编辑

19、让人间有更多阳光



【音频:让人间有更多阳光】



大家知道,我们人有时候有很多的昏沉,大家知道什 么叫“昏沉”吗?“昏沉”就是人昏昏沉沉的,就是今天 不知道想干什么,明天也不知道想干什么,很多事情自己 举棋不定,心有时候也搞不清楚到底会怎么样,在人间应 该做些什么事情,好像就是稀里糊涂地过日子,胡思乱 想。有时候,精神困乏,老觉得自己很疲倦,就是在我们 东方电台做功德值班的那些佛友,他们有时候时间坐得长 了,念经都会睡着。因为人的身心没有舒畅,所以他很容 易睡着。


举个简单例子,当一个人精神很振作的时候,他 对某一件事情特别感兴趣的时候,他的精神非常集中,他 就不容易睡觉。而对某一件事情,他觉得很被动,他觉得 我做的这个事情,就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样,他 没有一种新鲜感,他没有一种我要为众生去做出更大的贡 献的想法,就算坐在那里,脑子里也是稀里糊涂的,一个 人过于疲倦,过于昏沉,又没有一个思维能够指导他的境 界,所以,在那里接接电话,一会儿念念经,一会儿就稀 里糊涂地睡着了。那么,大家想一想,这是何种境界呢? 这个就叫昏沉境界,也就是说你已经进入昏昏沉沉的境 界。


大家知道,我们在家里就会经常这样。坐得久了,自 己不觉得坐得久了;念经久了,自己不觉得念经久了,那 么心神就会跑散。所以,我们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个 人在思维上才不会形成混乱。比方说,你正在烧饭的时 候,因为你思想很集中,你知道水烧开后,水可能会满 出;或者,你会觉得这个饭可能会烧焦,你的思想集中, 你就不会睡觉。而有些事情,比如烧汤了,觉得要烧半小 时,或者一个小时,那么人的思想就不往上去了,那个时 候往边上一坐,去干其他事情了,把烧汤那个事情就忘得 一干二净,连汤烧干了他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学佛念 经,也应该懂得我们要用心啊。


你今天在这里做功德,你 不要以为,我不是上班,因为我要用心回答人家问题,我 要用心在念经,我今天在观音堂,我就要正念,因为菩萨 就在我们边上。我们要懂得怎么样来转变,你如果坐在这 儿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心态平衡一点,为了觉得,我是在做 功德了,我是在这儿接接电话了,我是在这儿念经了,实 际上,你非但境界错乱,你的神魂也是错乱,你稀里糊涂 地念经,你稀里糊涂地做功德,最后你得不到很正的念 头,你就会丢失功德,最后还是一个做善事的感觉。所 以,台长希望大家一定要明白,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菩 萨都在看着,我们所做的一切,也是我们用心在做着。


学佛学法要用心,不用心的话,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用了心,什么事情都能够解决。很多人不好好用心读书, 结果考不上好学校;很多人不好好开车,不用心开车,最 后撞车;很多人连吃饭都不用心吃,不好好吃饭,肠胃就 坏了;很多人不好好用心来理理自己的思绪,跟他说什么 话,讲出来都是稀里糊涂的。这就是不用心的效果,这就 是心中空空洞洞,而没有一种境界,没有一种自己去追求 的理念、佛理。这样的话,你只会得到一种利益之心。同 样你稀里糊涂的,你一想到利益,你就会不稀里糊涂了, 这样很容易会含上魔胎。大家知道什么叫魔胎吗?也就是 说着魔。当一个人不好好念经,做什么都是心不定的时 候,而且觉得赚钱很累,上班很累,做什么事情都很累, 这个时候他的心空空洞洞的。突然之间有个人告诉他说: “哎,你知道吗,你如果投资一点什么,你中奖了……” 那个时候,魔胎就会到他身上。因为他平时就是空空洞洞 的,他平时都不知道佛法、佛理,他平时就只知道好吃懒 做,所以,一旦有魔上身的时候,人家告诉他,“你中奖 了”,他真的会相信,他会被人家骗的。这就是为什么平 时要多念经啊,要用心来念经啊,可以抵挡魔胎。


听众朋友们,我们举手投足都能做佛,因为佛菩萨于 无量劫以前,就是观知;因为佛菩萨在给人的感觉和印 象,一举手,一投足,都是菩萨的。也就是说,我们学佛 的人,自己做任何事情,要看一看,你像不像菩萨,你走 路像不像菩萨,你举手,你的表情,像不像菩萨。因为所 有的众生都在观知,就是都在看着你呢。你说,你跟着台 长一起学佛学法,但是做出来的动作样子呢,又不像佛菩 萨。这里刚刚说,我跟台长好好地在念经,一转眼又开始 骂人了,你说说看,这是佛吗?所以,我们要种善根啊, 我们学佛就要变成佛;我们学菩萨,我们就要成为菩萨。 菩萨会不会做这件事情?菩萨会不会说这句话?菩萨会不 会去想这件事情呢?这就叫举手投足都应成佛啊。而对佛 菩萨多好,众生就得多少。你学菩萨越多,你所接触的众 生就越多。你学佛菩萨越少,你的人缘,按照现代说法, 就越少。想想看,菩萨是普度众生的,他以众生为上,而 我们很多人,以自己的家庭为上,不愿意跟人家接触,不 愿意多去帮助人家。试问一下,这样的人又能得到多少人 缘,又能够得到多少人的帮助呢?


大家要明白,菩萨的一举一动,你如果成为像菩萨的 样子了,实际上你就会得到很多众生对你的爱戴。台长如 果不是这么多年一直跟大家弘扬佛法、救度众生,想想 看,能够有这么多的众生跟着台长学佛修心吗?为什么菩 萨少,而众生为什么滔滔皆是啊?因为在无量劫以前的众 生,他们不知道学佛啊,他们不知道学菩萨啊。所以,他 们到了今世,还是众生啊。而一个能够学菩萨的人,他可 能来世就是佛菩萨。所以,当众生能够真正地从心里开始 学佛后,他经过的无量劫之后,他慢慢地就知道,菩萨是 何等的不容易。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维持着感情,如果你 不懂得珍惜这些感情,很快就没有了。而当你能够忍辱, 能够精进,能够懂得化解,你得到的就是你所拥有的。


听众朋友们,大家知道,佛菩萨少,众生多啊。所以 叫“佛菩萨多,众生少;佛菩萨少,众生多”,大家能明 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如果大家都学菩萨、学佛了,众生就 会少了;如果大家都不学菩萨、不学佛,那么众生就多 了。大家想一想,是众生多好,还是众生少好?同样,大 家想一想,是佛菩萨多好,还是佛菩萨少好呢?因为众生 在受苦,如果大家都是佛菩萨的话,这个世界将是无比的 美好啊。因为菩萨不会吵架,因为菩萨不会做坏事,因为 菩萨整天帮助人家。


如果我们活在一个佛国里面,都是菩 萨和佛,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我们有什么可以悲 伤和烦恼的呢?就像我们如果到了一个自家人住在一起的 大楼里面,如果大家都是相互帮助,都是非常善良的,那 你会有什么烦恼呢?你一有烦恼,大家都帮助你。然而, 现在就是自家人都帮助不了你啊,因为每个人的心都有罣 碍,因为每个人都是只想着自己,没有想到人家啊。所 以,这就是现在当今世界的众生多、菩萨少啊。因为菩萨 都有愿力,因为菩萨都知道怎么样来救度众生。


台长经常说,我讲的白话佛法,每一个人都能自己对 症下药,每一个人都以为台长在说他,实际上,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大家要明白,每一个人都有缺点,每一个 人都有麻烦,我们是人,很多的劣根性都是一样的,所以 我们不要叹菩萨太少,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变成菩 萨。就像我们现在看见当今世界一样,马路上公用电话的 电话线都被剪掉了,听筒也被拿掉了,很多公共场所被人 糟蹋得一无是处。这是看着众生在犯罪,这就是因为菩萨 太少。菩萨太少,是因为众生没有去做菩萨。公共场所坏 人太多,那是因为坏人没有去学好人啊。


如果大家都做好 人,都学菩萨,这个世界也是充满着阳光的。因为每个人 都看到了乌云,以为乌云就是从天上来的,有的人就以为 乌云就是阳光,实际上,他们看到的不是真正的太阳,而 是看到的乌云遮住了阳光。所以,他就以为这个天就是这 么昏暗的,等到有一天,乌云散过之后,他看见了太阳, 他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是这么的美好。就像我们众生一 样,没有看见菩萨的时候,以为人都是这个样子的,每个 人都是这么自私,每个人都是这么贪心,每个人都在做坏 事,等到哪一天,当他看到菩萨的时候,他才觉得,哦, 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好人啊,居然还有帮助人家的人啊, 居然还有无私奉献的人。这就是他看见了阳光。台长希望 我们学佛之人,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到阳光,而不要以为乌 云就是阳光。


我们每一个人不要以为看到人间人的生活百态,就以 为人就是这么的丑陋,难怪有人会写书,说丑陋的某某 人。实际上讲的就是他看到的片面的地方,他看到了乌 云,他没有看到人真正的本性是这么的善良。台长今天说 白话佛法就是要把人们善良的心激活,来激活我们上进的 心,没有嫉妒的心,没有烦恼的心,让我们能够达到一个 更高的境界的心。


就是要让众生看到阳光,而不要看到乌 云。有了阳光,我们才会觉得大地这么的美好;有了阳 光,我们才能感到阳光滋润着世界上的大地万物。而当你 看到阴沉沉的乌云遮住阳光的时候,你的脸也是阴沉的, 连你家里洗好的衣服都不能晒出去,这就是你感觉不到阳 光。所以,希望大家看到阳光,抛弃乌云,看到前途,抛 弃烦恼,我们每一天都是向着阳光在走近,而不是迎接着 乌云。





上一篇:18、学佛人自利利他

下一篇:20、戒行引发善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心灵菩提

GMT+8, 2025-5-14 15:13 , Processed in 0.14570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